第143章 忠臣唯有一死!-《三国毁灭者》


    第(2/3)页

    作为临阵脱逃的战败之将,董承一脸羞愧地长叹一声:

    “董某惭愧、惭愧至极啊!”

    陈飞身后,侍中杨众开口问道:

    “两位将军辛苦,还请指派手下兵士,配合我等,将这些灵柩暂时集中安放在城东。”

    张杨已经彻底想清楚了,所以大手一挥,除了百余名亲兵之外,其余人马全都前去安放灵柩。

    看到他的配合态度不错,陈飞也很欣慰,于是另外开启了一个话题:

    “不知公卿之中,尚有多少幸存之人?”

    张杨是地方官员,这个话题只能由董承回答:

    “回禀武功侯,三公九卿皆已罹难,千石以上官员几乎没有幸存,也只有羽林郎侯折、符节令孙俨,尚书左丞鲁充、尚书梁邵、文祯,侍郎王稠、冯硕、赵泳、韩斌等六百石以下官员得以幸免……”

    陈飞有所感悟,下意识看了一眼陈纪。

    幸存者虽然都是低级官员,但至少还有一两百人,其中尚书台的官员却存活了大半,这说明陈纪这位尚书令显然提前就有所察觉。

    陈纪却仿佛没有注意到陈飞的目光,悲痛地叹了口气:

    “袁绍此贼,不仅毒害了天子,更是摧毁了大汉整个朝廷,实在可恨!”

    陈飞收回了目光:

    “城外炎热,我等还是入城再叙吧!”

    -

    半个时辰之后,第二波谈话已经在洛阳城内进入正题。

    陈飞很关心地问道:

    “先帝并无子嗣,杨侍中、陈令君建议在汉室宗亲中选择贤良继位大统,不知两位将军可有人选?”

    张杨主动表示:

    “张某乃一介武夫,既不懂治国大道,也不知汉室宗亲有何贤良,只愿镇守河内,维持一地平安,足矣。”

    陈飞第二次欣慰地点了点头。

    董承却好像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竟然开动脑筋,为陈飞排忧解难:

    “陈王乃是宗亲长者,素来都有贤名,深得士民爱戴,将军何不……”

    他忽然注意到了,张杨看向自己的目光中,竟然有一丝怜悯!

    【我、我没说错话啊?!】

    他十分不解:

    【陈王刘宠,不仅在陈飞的势力范围之内,而且听说他和陈飞一直关系融洽,这不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吗?】

    他又看向陈纪、杨众、贾诩、钟繇等人,想要从这些老同事的神情中得到一点有用的线索。

    但贾诩、陈纪、钟繇都闭嘴不言,只有杨众叹了口气:

    “前几日,陈王殿下已经致信洛阳,称自己年老多病,恐怕命不久矣,两名儿子却不修德行,为祸地方,有辱家门,希望朝廷削减自己的封地和食邑,以儆效尤……”

    董承终于反应了过来,喉头大幅度地抖动了一下,忍不住吞了口唾液:

    “董、董某自幼寄样于深宫之内,从未与各地宗室有所接触,故而……实在不知道何人适合继位。此事……此事还需公卿诸臣集思广益,慎重而行。”

    陈飞仿佛在看戏一样,看着他额头上忽然冒出的豆大汗水,终于微微点头:

    “董将军所言甚是。”

    董承忽然感觉整个人都要虚脱了一样,缓缓瘫在座位上。

    却听到陈飞继续说道:

    “光武之后,历代帝皇皆不得其终,更有多名幼龄登基,致使朝政混乱,宦官、外戚轮流专政,互相倾轧,天下不得安宁。故而,此次选择新君,我等务必慎重。”

    董承、张杨连连点头:

    “武功侯说得对!”

    陈飞缓缓扫了厅中诸人,声音更加低沉:

    “董将军身为董太后从子,深谙宫室礼法,故而本侯建议,朝廷可以组建一个团队,以卫将军董承为主使,陈令君、杨侍中为副使,再行挑选数名尚书、侍郎作为使者,在大汉各地宗室诸侯王中,挑选数名德才兼备的继任人选,送至洛阳,由公卿百官共同考评之后,拥立最优秀之人继位大统,诸公意下如何?”

    董承浑身的肌肉再次变得僵硬,他下意识地疯狂摆手,甚至捂着自己的膝盖推辞道:

    “董某才疏学浅,实在不能担当重任,又被叛贼韩暹所伤,至今未能痊愈,还请武功侯另选高明。对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