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7章 原来真是一个梦(二)-《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2/3)页

    可因为没有对整个历史大背景的精准把握,让他只看到官员玩忽职守,好像是为了回避制度问题,失败只是因为偶然的因素与个人的错误所造成的。

    如果只是这样看,很难解释为什么会一再重蹈覆辙?为什么装备不足的问题无法改变?为什么大明将领用兵总是暴露其侧翼而听任满洲军队冲击?又为什么一再让小规模的部队被消灭而主力军团闲置不用?为什么没有找到遏制满洲骑兵的有效方法就贸然进攻……

    太多太多的为什么。

    显然,即便辩才优秀如徐光启,也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又或许,根本很难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大明军队人员与物资供应的程序太僵化了,简单一句话就是落后,那时已经不及满洲军队那么有活力了。

    所以,杨镐想取胜,恐怕也只能期望努尔哈赤犯错误了,比如努尔哈赤分兵迎战,战争的结果或许有所不同。

    然而可惜努尔哈赤是军事天才,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杨镐取胜无望。当然与他指挥的失误也有关系。

    大明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开战,朱翊镠更愿意看作是出于政治的需要。

    朝廷被迫采取行动是害怕引发内地起义和其他边界地区少数民族的骚乱。

    可以说,这也是大明到了末期相当地不自信、完全没有底气的表现。

    而且在中国整个古代,哪怕是现代也很难将个人的玩忽职守与制度的失败分开,也就是说如果失败,更多的人更愿意去找“人”的原因,而不愿意去找是因为制度造成了成为这样的“人”。

    毕竟,这与统治阶层的意愿不符。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是,个人应尽最大的努力,用他自己的才能和自我牺牲去掩盖制度上的缺陷。

    所以,身居高位的文武官员如果应对国家所受的巨大灾难负责,那就很难得到原谅与赦免。至于以什么内容指控他拿下他,似乎无关紧要——大明末期辽东许多官员都是这样没的。

    如此看来,1619年辽东战役在一周内,看似以一种比较奇怪的方式决定了以后几代中国人的命运,但实际上已经酝酿了好多年,而一旦到来,大明王朝注定会分崩瓦解……

    可以说,这是大明王朝腐朽的官僚制度以及极不健康的日常运转所带来的根本就不可避免的结果。

    而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朱翊镠所期待的历史不过是幻想不存在的、只存在于笔下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永远无法改变,代表人类已走过的路,不存在回头一说。

    想想有点可笑,还想与郑妙谨、徐文颖解释,其实哪里解释得清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