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沉淀-《三国之北方苍狼》


    第(2/3)页

    这一年,太平角蓬勃壮大。

    这一年,李兴埋头发展,一心扑在基建农耕之上。

    中原大旱,辽东却再创新高,又一次大丰收。

    两季耕种收获粮草无数,各县村粮仓早已堆满。

    辽东百姓家家户户粮食充盈,甚至有不少百姓开始私自修建地窖容纳。

    李兴更是不断地在各地修建秘密粮仓,储备粮食。

    粮草充足的情况下,李兴也开始缓步推进养猪大业。

    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小觑,只是因为信息闭塞等各种原因,很多好的政策很难推进下去。

    其实汉朝就有了十分成熟的养猪阉猪手段,甚至还利用猪粪积肥,地方豪强很多家中都养猪上千。

    西汉宣帝时,龚遂做渤海太守,曾推行过带有强制性色彩的劝农政策,要求家每户必须养母猪两只、鸡五只。

    李兴通过陇西李氏的关系,从各世家手中换得了不少畜农典籍,其中就有不少涉及养猪的,比如汉朝时,有一些人总结了自己的养猪经验,写了不少著作,但是流传范围不广,后来都散失了,比如商邱子的《养猪法》和卜式的《养猪法》。

    不同于儒学,这些书籍在世家眼中并不算太受重视,因此才被李兴轻易到手。

    再召集一些养猪能手,浩浩荡荡的养猪行动便在辽东推广开来。

    同样,官府主持推进养殖业,各地百姓也结合实际自行饲养起家禽家畜。

    粮食充足才能考虑到如何吃得更好的问题。

    正是因为家中粮满不愁,百姓才自然而然开始饲养家禽。

    毕竟肉价与粮价的比例李兴一直安排官府控制,采取的是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百姓也会算账,自是知道哪个划算。

    操作得当,他们自然会自发尝试。

    无数的肉食被送往学校、军队等处,其中另有一大部分则是作为军备被做成肉干。

    与此同时,高句丽也在一次次与辽东的交易中尝到了甜头,交易规模越来越大。

    不仅是野味,还有诸多珍贵草药、树木等,纷纷被送到边境。

    利益动人心,很快一些高句丽族人就无师自通的做起了养殖户。

    在山中散养鸡鸭,然后贩卖给汉人换取粮食物资。

    周边三韩、扶余等国得到消息后也都想加入其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