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追击与坦白-《风起陇西》


    第(2/3)页

    哪一件事又给我国带来过利益?”

    “我可以反问一下么?

    我国在这次事件中究竟损失了什么?

    而曹魏又得到了什么呢?”

    “我国损失了贵重的技术兵器资料,这会让汉军在陇西流出更多的鲜血!”

    烛龙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这叫荀诩很恼火:“孝和,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事情往往不是我们在表面看到的那样。

    仔细分析这件事的结果我们就会发现,大汉表面上似乎失败,但却是最大的赢家。”

    “荒谬!”

    “首先,我国成功地铲除了五斗米教在汉中最后的残余势力,这既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也削弱了魏国间谍的生存土壤;其次,魏国最优秀的谍报人才之一死在了南郑,这对魏国情报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荀诩忍不住插嘴大声说道:“你这是本末倒置,不错,这两点确实是曹魏的损失,但他们却籍此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弩机技术。”

    “这正是我正要说的第三点了。

    孝和你应该也知道的,魏国军械制造负责人马钧曾经表示,这两项产品的技术含量很低,甚至连他都可以将其效率提高五倍到十倍。

    这让期待很高的军方十分失望,成为导致天水弩机作坊计划流产的直接原因。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件事荀诩曾经听杜弼说起过,当时他只是觉得曹魏的人不识货,没加多想,现在仔细回味起来确实蹊跷。

    面对烛龙的问题,荀诩迟疑起来。

    烛龙并没有期望荀诩回答,他自己继续说道:“原因就只有一个,魏国从来没有获得‘元戎’与‘蜀都’两项技术。”

    “这怎么可能?”

    “如果图纸是假的,那么就是可能的。”

    “你是说图纸被调过包?”

    “不错,糜冲送回魏国的实际上是两款三年前的过时型号。”

    荀诩一直紧绷着的眉毛松弛了下来,他又恢复了谈话开始时那种略带嘲讽与冰冷的表情:“你的辩解确实很有说服力,可惜你却暴露出了一个极为致命的矛盾。”

    “愿闻其详。”

    烛龙回答,同时扭动一下身体,让紧缚的藤绳松弛一些。

    “你说图纸被调过包,那么请问是在什么时候?

    糜冲在军技司偷到图纸以后,直接送去了前往陇西的粮草车队,然后才去见你,这期间你根本没有余裕把图纸调换过来。

    当然,你可以说你一早就在军技司调好了包,但我善意地告诉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为什么不可能?

    既然我都有本事把军技司的卫兵调开。”

    “当然不可能,弩机图纸的保管与守卫是独立的两套系统;调阅图纸要通过繁琐的手续,我查过调阅记录,并没有你的名字。”

    “你的眼光果然相当敏锐。”

    面对这打击,烛龙丝毫没有显出慌张,从容不迫地说道:“事实上,我确实没有能力在军技司给图纸调包,甚至我连卫兵都没权力支开。”

    “这么说你承认你的失败喽?”

    “你的分析非常精准,但我不能不代表别人不能。”

    听到这番话,荀诩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从石板上腾地站了起来,烛龙在南郑内部还有同伙?

    烛龙沉着地看了看附近的动静,徐徐说道:

    “事实上,配合糜冲行动去支开守卫并将图纸调包,这些事只有一个人能做到。”

    “他是谁?”

    “诸葛丞相。”

    荀诩这一生经历过很多次突如其来的惊讶,但从来没有一次冲击有这么大。

    他彷佛被决堤的洪水扑倒,两条腿几乎支撑不住,甚至连呼吸都倍感艰辛。

    烛龙略带怜悯地看着荀诩,没有作声,给这位从事一些缓冲时间来接受这个事实。

    “这太荒谬了!”

    荀诩结巴地嗫嚅道,但犹豫不决的腔调掩盖不住内心惶恐。

    “如果你确实看过图纸的调阅记录,就该记得最后接触过图纸的人正是诸葛丞相。”

    “即是说,糜冲在南郑得到得协助其实是丞相授意的?”

    “不错,这样魏国才会深信不疑,一步一步按照我们的规划来走。”

    说到这里,烛龙的表情开始变的严肃,声音放低:“接下来我要说的话未经授权,但我认为孝和你现在有权知道。”

    荀诩抬起头,看的出他仍旧未从震惊中恢复。

    “事实上,这是一个从建兴四年就开始的计划。

    诸葛丞相在那个时候就预见到,南郑迟早有一天会成为魏国间谍的目标,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除了强化你们靖安司以外,还准备了另外一套计划。”

    “那就是你?”

    “不错。

    丞相的观点是:与其坐等敌人发展内线,不如主动为他们安排一个。

    这样一来,一旦内线成功取得魏国情报部门的信任,那么我们既可以利用他来防范敌间谍的渗入,又可以通过他来向魏国传送假情报,具有双向的价值。”

    稍微停了一下,烛龙继续说道:“这个计划没有名字,事实上除了丞相与我以外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这是计划的性质所决定的。

    从建兴四年开始,我在丞相的安排之下开始异常谨慎地与魏国接触--我不仅要留意敌人,更要防范自己人--到了建兴五年,我终于成功地与一名叫郭刚的魏国军官联系上。

    郭刚少年得志野心勃勃,亟需建立一些功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无疑是他手中重要的砝码,而我也利用他的这种心态逐步建立起与魏国的联络通道。

    我给他送了许多情报,有真有假,偶尔甚至会稍微牺牲一下我军利益,回报就是他们对我信赖的不断加深。”

    “建兴八年初,郭刚代表魏国中书省通知我他们即将执行一个针对蜀汉弩机技术的方案,要求我的协助。

    诸葛丞相与我详细商议以后,遂决定用假图纸将计就计。

    于是我向郭刚提出一些细节的修改计划,比如说我建议要充分动员地下五斗米教徒的力量,还有建议在计划完成后除掉糜冲以确保我的身份不被泄漏,总之都是貌似合理实际上却对我方有利的提议。

    这些要求郭刚都答应了。”

    说到这里,烛龙冲脸色依旧苍白的荀诩笑了笑:“接下来的事情你也知道,糜冲顺利潜入南郑,我跟他见了面,开始实施计划。

    不过我和丞相都漏算了一着,那就是你。

    孝和,你的追查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又不能把真相告诉你;结果我被迫两线作战,一方面努力促成糜冲,一方面尽力防备你;在青龙山的军器诸坊总务,你的出色表现几乎就将整个计划全毁了。”

    荀诩这时候才第一次发问:“你是说你们原本是将假图纸藏在青龙山上的吗?”

    “不错,因为你意外的埋伏,迫使我们不得不更换计划。”

    “那你在一开始为何又故意提醒我去调查柳氏父女?”

    “这是我犯的一个错误。”

    烛龙很坦白地说,“我当时只知道冯膺跟柳萤的关系,想借此来转移你的注意力,但没想到柳氏父女居然真的跟黄预有瓜葛,并且窝藏了糜冲。

    更可怕的是,你甚至已经打入了一名卧底在他们身边,这个计划又一次濒临失败。”

    “该说是运气太好还是太坏呢……”荀诩不由得喃喃自语。

    “幸亏诸葛丞相针对这一情况及时制订了新计划。

    接下来的事情你也知道:我授意糜冲将计就计调虎离山,把黄预、卧底高堂秉以及你们所有人都骗去褒秦道,糜冲则趁这空当潜入军技司去偷图纸--那份图纸在头一天已经被诸葛丞相紧急调阅并调包--等到浑然不知实情的糜冲成功把假图纸送了出去以后,我杀死了他。”

    荀诩的面色说不上是好还是坏,他微微晃动头部,不得不感叹道:“真是个完美的计划。”

    烛龙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诸葛丞相是一个天才,在那样的局势下连我都几乎绝望了,他却还能从容行事,最后一举逆转。”

    停了停,他换了相对比较轻松的口气:“无论如何,这起事件以我国在幕后大获全胜而告终。

    魏国损失了一名出色的间谍和几乎全部五斗米教徒,天水弩机作坊也在浪费了大量资源后被废弃,他们一无所得;而我们则成功地肃清了汉中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并让魏国对我的信赖进一步加深。”

    荀诩看着仍旧被绑在树上的烛龙,心潮翻腾,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他那十一天玩了命似的追查原来都全无意义,高堂秉也罢,那名被黄预杀死的护卫兵也罢,他们只是一个完美计划中的多余角色……但是他又能抱怨些什么呢?

    大家都是为了汉室复兴。

    “说实话,整件事里,我最觉得过意不去的就是你,诸葛丞相也一样。

    尤其是你还被迫要当做替罪羊承担责任外调东吴,诸葛丞相一直对此愧疚不已。”

    烛龙的声音转为柔和,眼神闪过一阵抱歉的神色,这让荀诩有些感动,他能感觉到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不是作伪。

    此时松林中静谧依旧,山风稍息,若非有侧旁潺潺的溪水流淌而过,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荀诩想上前去把烛龙解下来,他站起身来走前几步。

    忽然从林子另外一侧传来士兵们的说笑声,他双手一颤,不由得倒退了两步,猛然想到眼下的这一事件还未得到廓清。

    “那么,李都护呢?

    这一切又是怎么回事?”

    荀诩再一次走近烛龙,右手按在藤绳上,双目平视。

    弩机事件虽然干系重大,但毕竟只是一起技术窃密,未曾涉及中层以上人士;而李平出走却是震动蜀汉高层的大事,两者严重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荀诩已经模糊猜到了个中情由,但终究得向烛龙确证才能放心。

    烛龙听到荀诩这么问,叹了口气,说道:“你放心,孝和,今天我会对你和盘托出的。

    不过你得发誓绝不向第二个人说起,因为这件事还没有完结。”

    “好。”

    荀诩朝后站了站,四处张望一番确认没人在一旁偷听,接着抱臂站定。

    烛龙这才缓缓讲道:

    “最初的起因是在建兴八年的六月。

    众所周知,曹真在那一年进袭我国。

    做为防御措施之一,诸葛丞相命令李严率军北上汉中支援,我记得孝和你也是跟随那支队伍回南郑的吧?”

    “不错。”

    荀诩一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