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不谋而合-《三国:许攸的人生模拟器》


    第(2/3)页

    程普接到孙权的指令后,便踏上了到襄阳上任的道路。

    许攸近些日子也已经是摆烂状态,他隐约感觉到江东会来人,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因为江东一向就是这种做事风格的,有些事情明知道没有用,却还是要去争一下,这样就证明他们不会忍气吞声,证明他们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其实

    如果孙权真就忍气吞声的话,许攸倒觉得孙权是聪明人,现在看来,孙权并没有多聪明,越是证明自己不能忍气吞声,他就越没本事,光谴责有个屁用,这边该怎么办怎么办,就是最近天子诏一出来,弄得许攸不知如何是好。

    没有人比许攸更了解刘备了,他可是很在乎这个皇叔的名头的,如果不是当年刘协叫了刘备一声皇叔,谁承认他是皇叔啊,就刘备早些年跟人说他是皇族宗亲,没有人不认为他是吹牛的,觉得这卖草鞋的简直疯了,妄称自己是皇叔。

    但是自从刘协叫了刘备一声皇叔之后,天下再也没有人嘲笑刘备了,然后刘备无论投靠谁,谁都得尊称为他一声皇叔,毕竟这名头可是陛下叫过的,没人不尊敬刘备的。

    刘备自己也非常的懂得利用皇叔这个名头,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到处骗吃骗喝,不管怎么说,人家有这本事,有很多人说刘备虚伪,刘备的仁义是装出来的。

    许攸觉得仁义这东西,无论是装出来的,还是真的仁义,只要能全力的帮助别人,就行了,真假无所谓,就像你吃饭一样,最终的目的就是顶饿,不管是吃的汉堡还是面条,吃饱就得了,这是最关键的。

    刘备的仁义早年表现在救陶谦,后来表现为不夺刘表基业,以及等到刘璋派人杀自己,他才反抗,这些都是一个仁义之君的正面形象,无论如何,人家刘备是真的做到了仁义。

    如果刘备是假仁义的话,诸葛亮也不会出山辅助他了。

    包括后来举兵七十万伐吴为关羽报仇,刘备都始终坚持一个义字,刘关张三结义,誓同生死,关羽被吕蒙害死,刘备不可能不为关羽报仇的,那样桃园三结义的誓言就不复存在了,刘备伐吴就是一个理由,为关羽报仇,顺道把东吴的地盘全收了,可以说这一举成功的话,便是一举两得,如果不成功的话,至少刘备在义这方面没输,为关羽报仇这种兄弟义气,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举七十万大军为关羽报仇,相信关羽的在天之灵也会得到安慰的。

    对于后来刘备伐吴的事情,诸葛亮反对刘备,有自己的出发点,诸葛亮从隆中出来前,便制定了先三分再一统的策略,直到刘备称帝,诸葛亮依然是坚持这个想法的,只不过后来关羽死了,诸葛亮仍然没有摸透刘备的心思。

    刘备不想背上不义的骂名,刘备伐吴就是为了义气,就是为了早年桃园三结义的一句话,誓同生死,不能同生,但愿同死。

    关羽的仇不报,刘备的心是不会安静的。

    然而刘备这想法,不被诸葛亮理解,同样的,也不被赵云理解,刘备若一生不坚持仁与义这两个字,只怕也难当上皇帝,可谓是成也仁义,败也仁义,其实严格来说,刘备并不算失败,他是成功者,他比袁绍袁术,以及之前的十八路诸候等人要成功的多,至少天下三分,他得了其一,刘备已经死而无憾,唯一的遗憾是他未能替关羽报仇雪恨。

    关于让不让程普来上任的问题,老张专门儿上书请教了刘备,弄得八百里加急,一来一回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听说路上跑死了一匹好马,把许攸心疼得不要不要的,那马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凭什么要累死?

    刘备的回信干净利落,让许攸与老张相机行事。

    刘备这话就说得有水平了,他不给明确的指示,分明就是一种耍流氓的甩锅行为,将来许攸与老张擅作主张,将此事处理得不当的话,他当即就能问罪,老张是他的结义兄弟,自然不会受到太大的处罚,许攸可就苦逼了,没有任何的靠山,全靠自己的才华来混的,说实话有些站不住脚。

    无论如何,许攸能读懂刘备的意思,试问一下,谁想把打下的地盘让别人来管呢?除非这人是傻子。

    就抓住这一点,许攸也得想方设法的把程普给弄走,明着轰走是不可能的,得让程普自己走,不然事情就会恶化,毕竟人家可是拿着天子诏来的,刘备是什么人?天子的叔叔,天子的叔叔都不遵天子诏的话,那刘备这个人设就崩了。

    老张今天正要回南郡,一听到程普居然要来襄阳上任,立马就不走了.

    现在程普就领着随身的五百名士兵,在襄阳城外等着,就等着许攸开门让他进去呢。

    许攸与老张二人在议事堂商议此事,关于让不让程普进城的事,今天必须弄一个最终答案,之前老张老是一口否决,那是一时的冲动之语,当不得真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