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神棍李自成水文-《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第(1/3)页

    “哎呦!东家!可想死我了……”

    贾富贵欣喜若狂。

    他一直担心革命军会被剿灭,或者短毛一去不复返。虽说他已经得到了好处不会亏,但是天知道短毛还有什么新花样。

    李自成笑问:“东西造的怎样了?”

    “有大统领的新器械还有妙法,炼出来的都是精钢,没的说!”贾富贵笑成一张菊花脸。

    一般工匠炼钢纯靠人品,时灵时不灵。其实简单说就是脱碳脱氧脱磷脱硫,去气去杂,调成分调温度。再简单就是根据原料,用酸性或碱性炉,然后加生石灰去杂,吹气去碳等。

    当然,目前条件有限,李自成的炼铁炼钢法比较简陋,那也吊打全世界。

    土高炉矮胖形,多风口多渣口,用无烟煤。若含硫高可土法洗煤,浸泡石灰水。

    要求再高的零部件就上坩埚,用焦炭或木炭炼钢。

    贾富贵得了本红宝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如今这胖子在冶炼上绝对打遍天下无敌手。

    李自成鉴于当前条件有限,把各种细节步骤都规定死了,熟练工匠稍微提点一下就能上手。这附近最不缺的就是老工匠。

    贾胖子把大统领迎进里屋,拉开柜子,步枪零件、手雷壳子、防弹插板等等新玩意儿出现在眼前。

    李自成一样样拿起仔细检查,不停夸赞。

    贾富贵喜道:“大统领,若是过得去,咱就开干?”

    李自成点头,“干!年底能不能各造一千套?”

    贾富贵脸一垮,“钢片子还好说,其他小件和无缝管子三成都难。您老的要求着实高,这玩意儿尺寸但凡有少许偏差就废了。还有轴承也不好弄,慢工才能出细活。”

    “行吧!我看外面水床还没弄好?”

    “已经修整完了堤坝。只是现在水量少,又快入冬了,预备明年再上水床。”

    “行,看着你安排吧。钱我再想想法子……对了,先借三万九百两。”

    “……”咋还有零有整。

    “有难处?”

    “没有没有,明早我就送过来。”

    “直接拉去河南清化镇,给刘茂第。”

    “刘二毛我熟啊!大统领跟他有买卖?他能干的我也能干!”

    “别扯淡!贪多嚼不烂。你先把这一摊弄好,将来有的是富贵给你。”

    贾富贵作揖,“多谢大统领提携。”

    两人聊一会,李自成又去作坊视察一番,提点下工匠技艺。

    他还亲自动手造出一个碗。

    打磨出来锃明瓦亮,光可照人。

    “这东西三五年都不会生绣,给你留着玩吧。”

    贾富贵捧着不锈钢碗啧啧称奇。

    “大统领,不是小的夸口,一年销三十万个没问题。”

    “没戏!这东西不好弄。配方工艺留给你无妨,但是我没空言传身教。有本事自己琢磨去吧。”

    贾富贵千恩万谢。

    聊完工场里的事,贾富贵带着大统领前往张家拜访。

    老张他爹读书未成,就去“远游商贩”;他自己读书也未成,只好继承偌大家业。

    “治田间,课炉冶。薄食忍嗜,习为俭勤,僮仆最下者共苦乐。又行贾中州,用是居积阜成。”

    彼此寒暄一顿,李自成神棍附体,“你家这娃机灵,好好念书。过两年就是秀才,十九岁中举,二十岁进士。有缘的话咱在河南原武县能见上一面。”

    好彩头谁都爱听,老张当即端一盘银子奉上。

    李自成坚辞不受。

    他心说,你儿后来官至陕西巡抚,清朝的。墙头草,日后招揽起来应该能省点事。

    出了张家门,李自成又提点贾富贵,“我待不了多久。周边府县有头有脸的人物,你要多拉关系。日后有大用。”

    贾富贵自己就是大商人,附近做买卖的都熟,就是官宦之家的门不好登。

    商人有钱,可是没地位。

    第二家拜访老杨。

    杨扑原是京师大兴知县,前些日子由家信得知流寇猖獗,遂返乡。

    润城北边三面环水,老杨已踏勘好地形,眼下正在筹措资金,欲造坚堡抵御流贼。

    李自成扯谎慕名而来,愿捐银一千两。

    杨扑大喜,二人相谈甚欢。

    李自成向他提议,本地炼铁废弃的坩埚甚多,用这东西砌墙,堪称铜墙铁壁。

    三百年后小鬼子围攻,用炮都打不下。

    拜别老杨出了门,李自成提醒贾富贵,“别忘了捐银一千两。”

    “好好好!”贾胖子答应的干脆。

    当晚在润城休息。

    第二天李自成前往几里外的山沟。

    郭峪也是富甲一方的大镇,居民近万。

    郭峪三庄上下伏,秀才举人两千五。厉害!

    王重新三十出头,他十四岁时就继承家业,来往于长芦、天津行商。现在名下有雇工上千人。

    大土豪乐善好施,力崇俭朴,丝绸不穿,轿子也不肯坐。

    按大明规定,商人坐轿违制,但早没人当一回事了。

    明初定,文武百官都不得坐轿,“虽上公,出必乘马”。何论商人。

    一来骑马彰显武德;二来宋儒反对坐轿,认为以人代畜,于理不宜。也算个理由吧。

    可是,坐轿到底舒适,遮风挡雨且又威风气派,逐渐就泛滥了。

    于是景泰四年朝廷重定规矩,三品及以上官员可以坐轿。

    这就导致一些有趣现象。

    比如,光禄寺卿是从三品,而都察院佥都御史是正四品。后者官品虽略低,但实权远大于那些清水衙门。因此光禄寺卿奉旨改任佥都御史,都不会有降职的懊丧,而是感到幸运。

    不过麻烦也随之而来。能否坐轿的界线恰好划在三品与四品之间。转任佥都御史的官员赴朝谢恩时可以坐轿,接受任命后却只能告别轿子改为骑马。

    所以《万历野获编》中有“抬轿谢恩,骑马到任”。那些转任官员在兴奋能捞钱之余,难免会有些不能坐轿的缺憾。

    规定当然用来打破的,凭啥我六品官不能坐轿,老子就坐。

    于是在弘治年再次重申规矩:文武官例应坐轿者,以四人舁之。其五城管事、内外镇守、守备及公、侯、伯、都督等,不问老少,皆不得坐轿,违例坐轿及擅用八人者,奏闻。”

    重申禁令能收到些效果,但日子一长,又渐渐松弛。

    到了十五年后的正德四年,朝廷感到有必要再次重申禁令,于是上述过程又重复一次。

    又过了二十七年,即嘉靖十五年,朝廷又一次申明:“四品下不许坐轿,亦毋得用肩舆。”

    王世贞《觚不觚录》记,嘉靖中若有中级官员乘坐二人肩舆,会被认为是大可骇异之事。可是到万历元年,官员们即使各乘四人大轿结伙外出游玩,路人却感到很正常。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记,嘉靖间他在南京看到五城兵马司的官员违规坐轿,但又心虚,“道上遇各衙门长官,则下轿避进人家”。甚至遇见举人、秀才也下轿躲避,生怕被检举揭发。

    可是“不上三四年”,违规坐轿现象到处可见。那些官员不仅是“轿子之帷幔鲜整,仪从赫奕”,而且还大模大样,堂而皇之出行。

    嘉靖年间监察御史王化巡按浙江,有个举人去拜见他,戴了顶时髦大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