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出海干架-《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而祖訓再一次的被翻出來。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當年的話,被一個個官員重復的說了出來,讓坐在龍椅之上的朱見深聽的是腦袋發蒙。

    而至于五軍都督府的寧國公陳瀛,以及一干將領因為之前都被暗中授意,在朝會之上直接同意。

    這讓文臣集團實在無法忍受,即便是一直作為文官之中鷹派代表的韓雍也不支持,而登上韓雍這艘政治大船的新進權貴萬安,在這個問題上,也不敢犯糊涂,跟著韓雍走。

    而內閣首輔李賢更是明確的表示反對,言道:“當年,太祖皇帝列十五不征之國,倭國名列榜首,陛下,朝廷用兵過度,此時應與民休養生息,倭寇之禍已解,琉球國之困以破,若是進攻倭國九州島,勝需治貧地,敗倭患重啟,對大明不利。”

    雖然南巡也只結束了一年多,可李賢卻要比在南京的時候,蒼老了許多,自從其好友陸愉在濟南搞出太上皇復辟的謀亂之后,李賢便在朝中失去了很多話語權,在回到北京城后,對于皇帝陛下的話,大事小事都不敢有絲毫違背。

    可在大舉出兵琉球國,征戰九州島的問題上,他沒有選擇退步。

    因為李賢雖然失去了話語權,可他還是實打實的內閣首輔,大明這么大的國家,他經手的政務只比朱見深多,對于大明他很是了解。

    在李賢看來,此時大明朝就應該安穩下去,與民更始,皇帝陛下斷了好戰之心,在新稅制制度的滋養下,普通百姓能過上幾年好日子,還能夠與仁宣之治接上,再創盛世。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李賢并沒有錯,可朱見深卻是有著后世的經歷,他知道倭國是個什么民族,讓這樣一個民族消失在世界上,是他的責任。

    明朝采取閉關鎖國的對外方針,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甚至在之前,漢人都沒有奪取它國領地的意識,文人士族都受已經偏了的儒家影響,根本就沒有進取之心。

    若是換上任何一個皇帝,在位居大中國的背景下,都會有自己的大國驕傲,還真的看不上倭國,不屑于擴張海外領土。

    這也是為何歷史上大明即便擁有了鄭和這樣的無敵船隊,也沒有真的進攻倭國。

    不是沒有能力,是因為從皇帝這個統治者本身,還是官員的思想,都不把倭國放在眼里面。

    高傲決定了一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