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节 神游-《技艺天王》


    第(2/3)页

    台下的学生默默品鉴着,蓦然生出一种‘在山中傍水处结一茅庐,庐边侍蔬,松下抚琴,溪边啸月,静观山中四季变迁,品味天人合一’的愿景。

    这种愿景正应了秦淮刚才所说的理念——‘山水画最好的境界,便是可以观,可以游,和可以居。’

    这就是中华家发展了两千年的艺术理念。

    不再局限于单独个体,不再局限基本几何结构,不再注重光影对比。

    而是把精气神融入自然之中,追逐更高层次的道,力求创作一片可以居住的独立空间。

    如同神明一般,用笔墨和才情造物。

    ……

    惊了。

    山水画最好的境界,是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

    单独看这句话可能平平无奇。

    可是配合视频一起观看,则有种惊为天人的感觉。

    原来中国画是这样的!

    秦淮平静环视一周。

    惊讶吗?

    还有更惊讶的呢。

    等我娓娓道来罢。

    秦淮酝酿了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声音很好听,喉结滚动,配合着神态,这画风简直连男性都会晃神:

    “众所周知,中国画没有立体构图,没有透视,无法细分其角度,也不能从固定角度看……”

    秦淮指着投影仪上的秋林读书图。

    学生们纷纷点头,神情中略带无奈。

    正因为中国画没有系统透视法,故而一直饱受诟病。

    很多画家都拿这个来抨击中国画,说中国画的技法和理念太落后,只有用西方的理念革新才能拯救国画!

    虽然这种论调非常可气,但一直找不到理由反驳。

    我们确实是只用散点透视法的!

    秦淮小哥哥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反驳呢?

    如果真的能站稳脚跟,国画也不会饱受诟病了!

    想到这里,学生们带着浓浓的期盼,盯住秦淮。

    “中华艺术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在山水画中,画家想要达到天人合一的高度,就必须把自己融入山川河流中,把自己变成神。那么……神的视角是什么样的呢?”

    秦淮的话如一道惊雷炸开。

    原来如此——神的视角就是俯视一切,随心所欲?

    秦淮小哥哥的这个解释略强啊!

    中华家文化的根源便是如此,神并非高高在上,人立下功绩就能成神。

    所以古人绘画时应该是把自己当神明,站在造物的高度,凭借才情和格局,创造一片能人观赏者生出在里面定居冲动的山水画。

    “在我看来,中国画其实像航拍,俯瞰是主体视角,平视、仰视是特写。

    中国画的技法和理念落后吗?事实上,在我看来,国画竟然尝试把一卷平面的图轴变成一段视频,变成一片独立的空间,这不是超前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