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节 我是秦淮,我现在慌得一批-《技艺天王》


    第(2/3)页

    道安捏了一把汗。

    据说秦淮在江浙便走访了一个多月。

    东阳木雕,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西湖绸伞,仙居花灯,西湖龙井茶制作工艺,宁波金银彩绣,彩船制作等非遗传统技艺一一寻访探究。

    而蜀川省,自然也耗费了一个多月。

    遂宁竹编、宋笔制作技艺、川剧、蜀都漆器、蜀锦、蜀绣、蜀派古琴、皮影戏、银花丝……

    整整一个月,每天都在探究或者探访的路上。

    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秦淮。

    那便是不辞千辛万苦!

    无论是哪一项技艺,秦淮都会耐心十足的观察,时不时抛出两个专业性问题。

    引得老守艺人惊讶连连。

    最后一站结束,道安其实也吃不消,而此刻的秦淮依旧神采奕奕,完全没有丝毫疲惫。

    果然不愧是大名鼎鼎的秦核舟,有这份毅力和耐心,活该他年纪轻轻就变成雕刻圈中的至高神话啊。

    “累倒是不累,我还感觉收获颇丰,眼界开拓了不少呢!”

    秦淮将厚厚的笔记本合拢,笑容灿烂。

    如果她不花整整三个月的时候了解每一项技艺的细节始末,那么合作终将流于表面。

    而现在,秦淮不仅拜访每一位守艺人,还与他们交谈,询问他们的想法与创作思路。

    在秦淮看来。

    融合,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熔合几项技艺。

    而是要融合令它们起源并走向繁荣的文化土壤,融合它们背后的千年历史。

    《易经》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常指待事物内在的无形的抽象的本质。

    而‘器’指事物的外在表象。

    秦淮便是花费了整整三个多月,去追寻每一项非遗技艺的‘道’。

    石涛有一句名言:搜遍奇峰打草稿。

    可还有比中华家五千年孕育的精湛技艺更奇绝瑰丽的山峰吗?

    没有。

    所以秦淮其实也在搜尽奇峰打草稿。

    他搜的奇峰是五千年来宽厚的底蕴。

    眼界无穷世界宽。

    秦淮做到了。

    在一百天的探究中,

    秦淮好像跨越了千年的时间,将一条条河流俯瞰在眼底,并且试图将这些流淌了千年的河流引导向一片空旷的平原,让它们汇聚成一条波澜壮阔,汪洋恣肆的长江。

    相比于从前,此刻的秦淮,于境界、于眼界、于胸襟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进步!

    “秦先生笑得真开心。”

    道安也被秦淮的笑容感染到了。

    多么一丝不苟且自信的一位年轻人。

    风华绝代。

    莫过于此。

    “看来秦先生寻访了三省的代表性技艺,已经胸有成竹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