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强攻-《三国领主时代》
第(2/3)页
古代汉军与绝大部分游牧民族战斗,通常占据压倒性优势。
所谓“一汉敌五胡”,可不仅只是因为当时胡人“兵刃朴钝,弓弩不利”。
胡人个体战斗力未必差多少,但汉人战术素养和战术纪律方面好太多,古罗马帝国步兵方阵横行于西方,归根结底也是优良战术素养和战术纪律的体现,古老东方大国对兵法之道的研究和实践,比古罗马不知强胜多少。象飞军这样的精锐部队,参战人数越多,战术配合带来的优势就会越明显。
混战中,飞军如鱼得水,攻势凌厉,破击迅猛,羌人虽竭尽全力抵抗,却仍然难以遏止飞军攻势,被杀得节节败退。
若在开阔地带,遭遇这种程度的猛烈打击,羌人怕是早就崩溃。
可这里不是平原,而是山地,羌人阻击部队又占据着狭长的交通要道,即便前面被削得鬼哭狼嚎,后方羌人也还有地利可恃,不至于惶然无所依。负责阻截的羌人接到的是死命令,若临阵退缩导致汉人逃脱,除非叛离部落,回去之后怕是也没好日子过,再加上友军就在附近,只需要抵挡片刻就能赶到,是以这些奉命拦截的羌人也发了狠,前仆后继,死战不退。
受地形限制,飞军难以展开,只能在狭小地带与羌人作战。
随着羌人战线被压缩,交战区域持续缩减,到最后仅十余人能够接敌。按场中速度,飞军很难在羌人援军赶到前完成突破,到那时,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两面夹击之中,前景堪忧。
就在这时,王平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
一声呼哨,飞军竟弃了前方拦截之敌,向最接近战场的侧翼羌人杀去。拦截的羌人刚才被压得只有招架之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飞军说退就退,缠战中的羌人仿佛摆设一般,完全没能影响飞军的行动。
见飞军行云流水般转换了攻击目标,冲自己杀来,侧翼驰援的这批羌人勇士不禁暗暗叫苦,后悔不该跑这么快。羌人侧翼援军作用更多是牵制,人数不过数十人,羌人大部分兵力都在前后两个方向,毕竟此地山势险峻,只要两边堵住,料想汉人便成了瓮中之鳖,哪知道汉人偏将侧翼作为目标。
可事已至此,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接战。
狭路相逢,都有不得不拼杀的原因,实力便成了决定胜负的终极标准。侧翼这批羌人,很快便亲身体会到前方同伴刚才面对飞军是何等无助。
好在其他羌人不会坐视同伴被虐。
附近羌人快速向他们靠拢,就连前方拦截部队都分出大半人手驰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