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怎么,换了个地方韬光养晦呢?-《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3/3)页

    “就是说嘛!”那人一怂,后撤了一步,下意识问道:“先生是何人呐,俺觉得眼熟得很。”

    “这不管,我就问你,如果说官家来管粮,在各地建一处粮仓,你们多余的粮食存入其中,换成钱币,就比如五铢钱吧,再登籍造册记录凭证,日后需要用时,凭借凭证来取米,你们愿意吗?”

    “官家肯定愿意啊,但必须要清官来担任,俺记得那个,那个叫张韩的,他来最好!”

    “为啥张韩最好?”张韩乐呵呵的道。

    “他有钱得要命,根本看不上俺们这些粮食。”

    “那倒是,”张韩点点头,话别了这几个乡农,而后很多想法莫名其妙的开始浮现在心中。

    现今阶段,颍川的商贾大多还是当年的马队跑商,把货物东西南北的调运,赚取差价。

    一趟回来赚个几倍的价钱,看似福利不错,但是路上也多危险。

    除此之外,工造营之前打造出来的生活用具,也能托类似官商的门店去贩卖。

    在许都,那些铺子都是张韩的,那可是每年都要收钱的。

    许都越繁华,他的税租自然就越高,这收益是水涨船高的。

    现在,颍川已经解决了温饱农耕之难,百姓都可有余粮,不再是以前那种每年都要望下一年的粮食来过冬的紧凑日子。

    那真的该是兴商道繁华的时候了。

    张韩没学过类似的学说,但是现在可以推及其理,寻找懂得算这种事的人。

    比如,百姓手里有余钱,怎么样才能让他们花出来呢?

    那就是需求。

    生活的各种需求,以改善其当下状况,再把这种改善标上价码,他们就会交出余钱。

    而一旦需求过多,余钱已经不够时,再单单种地一项,就不足以让所有人都赚到了,自然就会衍生出别的门路。

    比如土建苦力、木匠、铁匠、生意铺面,当这些错综复杂的花销路子全部出现时,流通起来的钱币就会越发的值钱,且趋于一种价值均衡之中。

    那时候,余出的钱又可以存于某处,比如……

    “比如放在我家里,我家里又大又安全,需要的时候就来去,不要时我可以随便拿去用,每季度分他们一点点息金。”

    “……”

    张韩面前,坐着一个中年人,目光已经不再清澈,胡须也浓密了许多,但严肃的面容一直没变,眉宇之中亦有英气。

    这是陈登。

    半日前,张韩让典韦率八十骑奔袭颍川府衙,把陈登请来见一面,说出了自己这些天思来想去的各种点子后,准备听他如何回应。

    “所以说,你现在是打算抢天下人的钱?”陈登狐疑的看着张韩,他毫不怀疑,一旦钱财聚积到了一定数量,张韩会马上翻脸不认账。

    “不,我说的是此类理念,钱庄与牙行,都可以成为颍川百姓日后的生活常态。”

    “这样,就不会存在粮食供应不及,钱财堆放不了的问题了。”

    “你还是因为我让你等一下的事?那是府衙真的没粮食,前个月刚刚送了三万石去东郡。”

    “元龙,这么多友人里,我一直最欣赏的就是你,你敢吃生鱼!”张韩眼神古怪,似笑非笑的指着他,好像很深情似的。

    陈登的双眸瞬间就耷拉下来了。

    不提这事,还可以谈。

    (本章完)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